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三國》一

 今年(2010年)大陸重拍三國長劇,題目稱為《三國》,有意和原來的《三國演義》分別開來。乍看之下,果然大異其趣,主角竟是曹操。眾所周知,在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抑曹揚劉,以蜀漢為中軸,以劉備為主角。這種作法有多個自然與人為,人文與政治的因素,這裏不必再述。近年有易中天先生本於《三國志》,本於曹操詩文作品等籍,重新還原曹操的血肉真身,頭頭是道,所有觀眾讀者,無不看得津津有味。的確,人各行其道,各施其政,各為其主;況且,屁股決定腦袋,只有坐在位子上的人,才真正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重拍三國,還原曹操的真實想法,呈現曹操的精神面貌是好事,不過我懷疑的是,作品能否準確定奪(起碼以今天大眾的價值觀念看來,有沒有普遍性?)曹操的品和性,還是只是把鐘擺從一方強行擺到另一方,嘩眾取寵?
 看罷第一集,覺得戲劇性極強。主人公曹操,為了理想,為了不讓朝野小看,向王允借了七星寶劍,準備行刺董卓。來到董卓臥榻前,寶劍的光芒被銅劍反映,驚醒了董卓,行刺事敗。曹操慌忙遁逃。從這個故事角度看來,曹操是一個頂天立地,有別於當時朝野上下的迂腐鼠輩,敢為天下先,做大事的漢子。

看三國,學國語
 曹操側聞王允六十華誕,宴請朝中同志義士,偏偏沒請曹操。曹操氣憤,敲問袁隗︰「難道我曹操在你們眼裏卻是閹宦之後,腌臢不堪?」甚麼是「腌臢」?
 「腌臢」讀 a1 za,意思是骯髒。為甚麼曹操懷疑眾人歧視自己為「閹宦之後,腌臢不堪」?
 傳說曹操之父本姓夏侯,名嵩(原名夏侯巍),是夏侯睿的兒子。夏侯睿仕途蹭蹬,家裏窮苦至極,把嵩送給宦官曹騰,從此便姓曹了。
 本來到曹操發跡之後,可以恢復曹姓,不過可能因為「曹」為當時「官」的名稱。漢以後,中央政府有六曹,也有戶曹、賦曹等職稱,人們慣稱官吏為「屬曹」、「侍曹」,這會否暗示下一朝將由「曹」字輩取代「劉」字輩?這些都是傳說,信不信由你。不過,這個身世之說解釋了為何片中的曹操有此忿恨,有此抑鬱,有此敲問。這長達三代的家族屈辱,為未來的伸張儲滿充足的潛在動能,賦予角色鮮明的戲劇行動。
 「腌臢」的廣州話讀jim1 tsim1(淹尖),就是「腌臢腥悶」中的那個詞。「腌臢腥悶」原意就指那些骯髒腥臭,空氣不流通的感覺。不過廣州話中的「腌臢」和「腌臢腥悶」都指挑剔,要求苛刻,這種詞義的流變實在無跡可尋,令人費解。有資料是這樣解釋的︰「水滸傳第八回三義坊當鐧受腌臢 二賢莊賣馬識豪傑中秦叔寶當鐧時被當鋪東家嫌他的鐧要當廢銅壓價,秦叔寶受氣不當鐧。這便可理解腌臢會被指挑剔了,當別人對你挑剔時便覺受對方氣(即腌臢),所以用腌臢指苛求,令人覺聞到腥臭般氣悶。」(出處︰http://www.supernet/. idv.tw/ebook/Old/Sua ton/008.htm)
 反正普通話的語音和用法和粵語完全不同,多學習一組詞音和語用方法,有利無害,說不準能應付更多腌臢的人。

網圈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