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標題是《水滸108—忠義堂》;宣傳海報上是一些非一般的大花臉,身穿日式電玩裏的古代人物服飾;製作團隊裏面有張大春、周華健和吳興國三個代表新潮靈動,卻來自不同藝術領域的名字;讓人對表演充滿期待。而事實上,台灣當代傳奇劇場和上海戲劇學院這次攜手合作,的確打造了一個精彩絕倫的舞台作品。
概括而言,這是一個新舊融合的古典戲曲演出;具體而言,這是一個包含新舊中西音樂、街舞、搖滾、嘻哈、詩詞、書法、水墨畫、動畫、影像、當代話劇各種舞台技術的古典戲曲表演。
與其說吳興國是京劇的叛逆者,倒不如說他是京劇以致其他古典戲曲的大膽革新者。沒有一種藝術形式不在時刻變動當中。當然,以一種古董的形式永久保存下來,讓收藏家、鑑賞家、學者和好古者品嘗仍然有其價值,可是中國的戲台表演源遠流長,應該有強大的生命力、極高的可觀性,不應該被大眾排斥、厭棄而走不進尋常百姓家,打動不到一般人的心靈的。
《水滸108—忠義堂》成功提取了古典戲曲的精華。年青演員們都具備唱唸做打的高超技巧,傳統技藝的可觀性並不因他們另外做出了街舞的HEADSPIN和六步排腿而失卻。他們的關目、身段、武功、唱腔等功架都顯示出千錘百煉的美感。舉手投足之間,英偉的英偉、高貴的高貴、威風的威風、滑稽的滑稽,睿智、莽撞、倔強、忠誠、氣派、情深、無奈、氣結……無不在新潮的濃妝艷抹底下妥貼交代。
傳統戲曲裏總有所謂「插科打諢」的情節,多數由丑角負責,一方面交代故事的旁枝末節,另方面顧及觀眾的觀劇心理,舒緩情緒,放鬆心情,好讓觀眾做好接受另一個波瀾的準備。李漁《閑情偶寄‧詞曲部‧貴自然》中把這段間奏比作「看戲之人參湯」,因為它能夠「養精益神」。《水滸108—忠義堂》也傳承了這種結構和表演技巧,並加以發展。在「三打祝家莊」一幕裏,時遷偷吃掉祝家店賴以報時的公雞,最終被抓。演員燃燒代表雞塊的紙張,連紙帶火一併吞掉,並吐出熊熊火焰。在過程中,演員又跳彈牀,又向台下大撒糖果,又偶然改用廣州話和觀眾溝通(甚至講出「山頂的觀眾你們好!」這種諧趣的港式說白),加上這段俗稱「吃火」的表演,實際上是一場獨立的中國雜耍表演。年輕觀眾也頻頻鼓掌叫好,不知他們是否知道,這種如奇幻魔術般的危險表演,只是故技重施,我們的京戲老前輩早就對觀眾心理有到位的理解和照顧了。為了調整節奏、舒緩觀眾情緒和加強感染力,《水滸108—忠義堂》還間而利用現代搖滾音樂、的士高式的閃燈效果、水滸人物大跳嘻哈街舞;背景屏幕或播放山水動畫,或播放圖片/錄像的剪接,再間插充滿哲理的新填歌詞……也許有人覺得這不倫不類,可是如果所呈現和抒發的和角色所想所感吻合,而進一步豐富了觀賞的意趣,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成功的舞台藝術加工呢?
說到嶄新的舞台效果,不得不提「慢動作」。在幾段個人格鬥和集體戰爭場口中,導演安排了演員刻意運用慢動作,營造電影裏的慢鏡效果。通過巧妙運用快而慢、慢而快的動作節奏,一方面突出戰鬥的過程和結果,另一方面美化了演員的武功。練過太極拳的人都知道,慢並不遜於快,要講究流暢而停連合度,難度甚高。在攻打大名府一場裏,還加入萬馬千軍的立體聲效,想不到大戰沙場的視聽效果,竟能出現在演藝歌劇院的舞台上。京劇之於現代媒體,可過之而無不及。
除了加法之外,《水滸108—忠義堂》也運用了減法,大刀闊斧地裁減內容,加快講故事的節奏(記得白先勇推出「青春版」牡丹亭時也運用此招)。《水滸108—忠義堂》全劇講述了施耐庵《水滸傳》31回至71回的內容。編劇運用順序跳接的手法,呈現幾個重要的場口,讓觀眾在兩個多小時內,迅速了解整個水滸故事,把精力放在思考作品的主題上。吳興國解釋說︰「三打祝家莊和大名府在京劇老戲都是整晚的大戲。我們分別在20分鐘內演完,必須把最精華的內容交互剪輯的方式進行。」全劇分為三幕︰第一幕包含六場(1. 忠義堂、2. 蜈蚣嶺、3. 夜走瓦礫場、4. 潯陽樓、5. 三打祝家莊、6. 大名府),第二幕只有羅天大醮一場,第三幕是菊花會一場。觀眾不難發現,編劇和導演表面上在搞一場別開生面的水滸京戲,暗中卻埋下了一個新命題—一百單八將「心底的內在牴牾」的潛伏、騷動以致白熱化是如何演化的?觀眾在明快的節奏底下,不知不覺地投入了這場忠義的思辯角力場,和英雄一起困惑,和編導一同思考。
各人想法有異,為何到最後才知曉?難道第一步已經走錯了?
人生有限,要有所作為,出人頭地,往往需要借助別人的力量。一百零八位英雄的「義」之所以能「聚」在一起,就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志向。當這個梁山水泊集團的「義舉」漸有所成,造反行動越演越烈的時候,下一步該如何走?「志願」需要釐定得更加具體,「方向」需要判斷得更加準繩。此時,各人的不同背景、意志、願景便發生矛盾甚至互相牴觸;當天決的志還是不是那個志?今天的梁山水泊,還是不是那個梁山水泊?集團因義而聚,也因義而散。
妙筆生花的是由劉津飾演,劇中唯一的女角—扈三娘 / 孫二娘。萬綠草叢那點紅每次出台已經十分耀眼,她還往往高唱《笑英雄》這首點題曲,以旁觀者的角度,一句句慧語充滿禪機,有力地反嘲各路英雄的無謂執着,笑英雄為何不舒舒服服,笑英雄為何不懂享受溫柔香。最後一場,梁山豪傑齊集,招安不招安兩派勢成水火,忽然不知誰撞響禪鐘,花和尚徐徐步出,唸着佛偈︰「是非成敗看不透」,既是點題,也是劇組拆解梁山盟約由聚合到土崩瓦解緣由的明確啟示。
評論場次︰2011年3月5日 下午3時
(此文刊登於《a.m. post:》第88期︰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