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獨眼龍


 那隻獨眼仍然是恐懼的由來,幸好他沒有塞進眼眶,只掛在脖子上。我在攤檔前駐足了一會兒,他捏這拈那,忙來忙去,可是動作總是那麼微小,十足個微型架太極宗師。“要咩?”我從那密鋪著圓形電池們的小玻璃櫥窗回過神來:“我想換電池”。他氣定神閑,卻並不收架,捏這拈那,忙來忙去。我遞上卡西歐手表,內心有點尷尬,它耷拉著,像主人般筋疲力盡。宗師終於瞄一下它,架式依舊運轉,氣息沒被擾亂,鬍子黑白兩道,混和在一起:“哩個三十文。” 我閃過只幫他買電池,省下手工錢的念頭……算吧,請宗師飲茶也榮幸。他接上空白:“好吾好?” “好丫。”宗師野馬分鬃接雲手,帶過我的卡西歐,放在他亂七八糟的小工作臺上。哈!兵器上場了。路人看到宗師認真起來,我瞅瞅路人,顧盼自雄。小螺絲批鑽起四顆螺絲,逐一放在一五元錢大小的兜兜裡,動作乾淨俐落,完全沒有跌落在地上的可能。他打開蓋掩,我十分好奇,朝裡邊看,一大片藥丸電池遮擋住所有風景。一陣鬱悶湧起。當然,沒有什麼陀飛輪,但總是人間神品,內裡乾坤未能一睹,實在可惜。宗師擱下小螺絲批,換上小鑷子。誒,哪來的鑷子?工作臺最多只有個一平方尺大小,上面少說有三、四十件小兵器,橫橫豎豎交疊著,兵器面頭還散亂地鋪蓋著十來隻不同款式的表面,應該是他的實驗標本吧。鑷子伸進去,電池被夾出來,隨即往臺面一扔,左手同時抽了一排新的同型號電池出來。核對無誤後,拇指撕開封紙,鑷子從食、中指間旋轉回來,一夾,一抽,一插,小電池已妥善安置在卡西歐裡了。宗師舉表齊眉,睥睨螢幕,在蓋上底蓋前確認電池和卡西歐匹配。他不發一言,鬍子繼續鼓吹著,再次放下手表,蓋上棺蓋,插上四顆螺絲。螺絲極小,宗師舞動小鑷子,夾,插,擰,真沒有一個多餘動作,四個小夥子安然歸位。宗師似乎不大滿意,換上大一點的螺絲批,在它們頭上加力擰緊,方告功成。
 我十分感激,一隻長眠半年的手表再次蘇醒了。宗師滿不在乎,遞給我手表,我給他錢,禮成。他繼續攻打手下亂中有序的四方城。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評《屠龍記》


        開筆的時候想到用飲食來做例子,忽然想到永記茶餐廳已經結束營業了—這只是劇本裏的一筆—雖然表面上只反映大集團蠶食小商戶的現實,事實上也是從另一個側面窺見「癌細胞原是好細胞,病變了卻反過來破壞其他好細胞」的戲劇主題。有特色的小餐廳為甚麼相繼結業?一方面是租金昂貴,大集團以低價進賤貨,驅逐了還價能力低的小商戶;另一方面,我們要問一問,本來的飲食行業,有沒有堅持精益求精,製作美味健康的食物。關鍵是當受眾漸漸失去辨別、鑑賞能力的時候,自然不願意吹毛求疵,用高昂的價錢,去換取優質的食物。觀乎香港人願意以幾倍的價錢購買有機食物,可見如果有得選擇,質量貴而價錢高的貨品,還是不乏支持者的。
        對茶餐廳的小老闆講專業可能陳義過高,那麼律師呢?《屠龍記》刻意以律師這個專業作為副線,襯托戲劇藝術,指出即使如律師行業裏也有人放棄公道和正義的崇高理想。一個角色的身分設定很有意思︰「DavidMia代表律師,具備大律師資格的事務律師」。打不打官司不重要,最重要是在短時間內賺最多的錢,在香港再沒有好得過做樓契的了。戲中的DavidPatrick「不幸」接了這宗誹謗案,力勸當事人雙方MiaHarold庭外和解,期望儘快解決這盤勞而少功的「生意」。在第七場A〈最後的談判〉裏,David忽然大發雷霆,大放厥辭(包括一大堆粗話),暴露了這些專業人士尸位素餐的卑鄙形象。司法界的朋友看到這裏不用生氣,編者只是借這認受性高的行業來泛指一切行業。最後David下場前的叫喊︰「Move on!」更見香港政治經濟生態的隱喻—「向前發展」變成一切意識形態紛爭的擋箭牌。編者對這種金錢產值掛帥,一味向前發展的不滿已形白熱化。
        律師既然如此,表演藝術又何嘗不是呢。HaroldMia本是同事,合作泡製過專業而高質素的演出,後來Harold明白通俗的路更易走,故作高深的作品曲高而和者少。Mia對於Harold走了一條譁眾取寵、等而下之的路不以為然。Mia這角色本身就是這種擇善固執者的化身,罹患絕症,說明目前孜孜不倦地製作好節目的劇團,最終也會被同行中的不良分子蠶食至死。黃詠詩要說明的就是溫水煮蛙的道理。當然,所謂通俗(Harold的《串親被人打鑊甘》應該幾近鄙俗)更能吸引忙碌有壓力的香港人,可是連排練不足的作品也搬上舞台,導演卻忙於交際應酬,這是Mia這位堅執的「寫了一篇劇評的文字工作者」所不能接受的。
        鄧樹榮說過︰「任何一種文化藝術活動都有五種屬性:一、藝術家個人的自由表達,這亦是文明社會的核心價值;二、群體活動,意指一種包括創作團隊,投資者/主辦者及其他相關持份者的集體活動,實現某種共同確認的價值觀;三、一種審美,藝術,人文,歷史的教育及社會服務的工具;四、娛樂;五、經濟活動。無論一個作品怎樣定位,這五種屬性都會出現,只是比重不同而已」(〈戲劇教育與戲劇勞動力的配置))其實雅與俗之論爭自古已有,被視為雅的,格調和技藝水平較高,卻總是小眾玩意;被視為俗的,一般都未能入流,卻旨在吸引普羅大眾。不過筆者同意,如果行業工作者本身都放棄精益求精,不追求突破前人的境界,只是運用專業術語蒙騙受眾而從中獲利,這樣,觀眾的水平只會越來越低,最終離棄劇場。我們的流行樂壇已然如是,舞台表演準備要步其後塵嗎?
        劇本的收筆絕妙︰Mia回憶觀看《Cats》的美好經驗,唱︰「Memory……//」,刺痛了Harold,他打斷︰「//Shut up!」戲劇戛然而止,演員也不謝幕了,留下空台一個。劣幣驅逐了良幣,也驅逐了藝術創作。

場次︰2013/3/16 3:00 p.m. 香港大會堂劇院

網圈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