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在筲箕灣東大街長大的我,看着這電影,心裏不停嘀咕︰這個(阿貴,鮑起靜飾)就是我阿媽,這個(張家安,梁進龍飾)就是我,這個就是筲箕灣的師奶,這個就是我返的團契,這些就是和我一起玩一起長大的朋友,我們就是做這些事情。

平日我經常想一個問題,三十年過去了,為何我家裏的生活沒有半點改變。我一直點算着,就是十歲後多了一部冷氣機。小時候煩愁着,中學時埋怨着,大學時失望,初工作時期盼着由自己為家裏帶來改變,到今天,我卻安於或甚至為這種不羨改變的心而驕傲。
望着頭髮已經花白的兩老,難道他們沒有為家庭努力工作,這只是價值觀的不同而已,甚或,他們把「改變」的可能性留給我們了。
片名叫《天水圍的日與夜》,如果這就是天水圍的話,天水圍似乎就是三十年前的筲箕灣。三十年前的筲箕灣悲情嗎?的確經常聽到吵架聲,的確有很多街童,的確有人跳樓,我小學的同學,有不少連中學都未讀完。今天大家的光景不談,三十年前,那裏悲情嗎?

或許是這種家境、這種童年、交到的這種朋友,令人長大之後,重視、珍惜在幻變以外不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