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0日 星期六

朝聖

 看罷《孔子》,深受感動的是老師極愛學生,學生也極愛老師。
 回家後禁不住掏出書堆中的《論語》,隨手翻到〈公冶長〉篇,看到兩句︰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另一句是5.10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孔夫子時時刻刻都在觀察他的學生,知其長短,度其成敗,才可以經常發表對學生的品評。不論好壞,切中要害,我認為這方能成為學生心服口服的好老師。學生感受到老師為自己憂心,準確點說是為自己的未來憂心,除了父母親,一輩子裏有多少人能像老師般了解自己。學生聽到負面的評價,心裏可能未必愜意,但其傷害其實沒有許多迷信「正面肯定」的現代教育家所想的深,因為,學生總相信自己還可改變。只要老師願意持續品評學生,就是那份愛得以維持,學生就寄望下次比這一次好。相反,這樣也讚,那樣也表揚,好好好,goodgoodgood,說了等於沒說。平時沒有仔細觀察歸納,不了解學生性情,不了解學生長短處,品評不到位,甚或甚少品評,學生沒有歸屬感,也不知為何而努力。孔子這一點,為我們後世的教育人員作了極佳的示範。

 說回《孔子》電影,無論拍得多差,多商業也好,總是值得中國人去看的。起碼可以重溫那些影響我們深遠的金句,和感受一下我們歷史裏多麼重禮樂的一小段時空。

網圈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