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演員的情緒表達

 我經常懷疑,一個演員要表達角色的情緒,到底是要觀眾知,還是要觀眾信呢?答案應該毫不疑問是要觀眾信的。我疑問的核心是,如果別人連意識都意識不到,怎樣走到「信」這一步呢?所以,恐慌就要尖叫、悲傷就要流淚、生氣就要青根暴現;可是,我們越來越多人知道,許多人極度恐慌卻並不尖叫(而許多尖叫的人卻並不真正恐慌)、真正悲傷卻欲哭無淚,生氣非常卻展露笑容……真的這樣演繹又能否取信於人呢?這是講究演員的水平還是觀眾的水平呢?
 我還是覺得這關乎演員和導演的水平多一點。剛剛看罷陳木勝導演的《保持通話》,裏面有兩個主要角色單親媽媽徐熙媛和一無是處卻決心改變的古天樂,徐熙媛的演出有一個主調就是不停尖叫製造緊張氣氛,而古天樂的主調就是傻頭傻腦卻在亂打亂撞下成就大功。問題是一個被困的人會否長期處於單純的驚慌?還是會轉化為緊張、絕望、思念、渴望解決問題?不論這個角色是否如此單純,但起碼連上氣也未接上下氣時,就不可能在也斷線的電話裏表達得這麼冷靜︰「入大門口轉右…上兩層……第幾幾個門口」「你後面是不是有人在追着你」。另外,傻頭傻腦的古天樂不停手震腳震、忙擦冷汗、說話結巴,這樣窩囊的人能做出這麼冷靜而勇敢的事嗎?這只令人想起成龍那種「手抖腳震」的動作演繹。
 我常常希望香港電影能追趕荷里活緊張片(包括驚慄片)的步伐,《保》片的配樂和情節都頗到位,就是那種粗糙的情感表達常讓人有幾秒鐘的抽離感,喘息得多,緊張片就不緊張了。
 關於那個「要人知還是要人信」的問題,忽然又想起梁朝偉的《色‧戒》,一種木無表情的演繹,又何嘗不能讓人感受到角色的壓力呢?我想,觀眾還是可以的。

20091227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雍裕之〈江邊柳〉


「嫋嫋古堤邊,青青一樹煙。若為絲不斷,留取繫郎船。」
不捨依依,是女子的柔情蜜意;男子以默不作聲代替,以免被人指為不夠灑脫,正所謂兒女情長,英雄氣短。不論如何,到底不捨還是自招的,那是喜悅,還是煩愁?有佛偈云︰「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也是道理。

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弓影。

陰影這回事,最恐怖是一直受着影響而不自覺;
一天發現張曼玉在2046裏閃過幾秒,
便開始懷疑,到底還有沒有章子怡。
難怪杜牧捲起珠簾,一次又一次,
仍然發出總是不如的感歎。
固執是應該的!
雖然會遍體鱗傷,但這不才是美嗎?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弓影。
只道一聲算吧,
不如面對現實,與蛇共舞,這就是人生。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將軍

眼前是一支萬乘軍隊
命令已然下達
將軍從腰際拔出佩劍
遲疑須臾
不知道是哪來的信心
把嘴角推起成勾
掛着蒼穹下的一串星塵

初生的將軍澳如一爿竹塢
春風駕臨的時候
百竿傾斜
露出挺拔的笋尖兒
將軍點了燒賣漢堡包上海排骨三文魚壽司
混着鍋巴
泡浸在豆漿裏頭
泡出無數的二氧化碳泡泡來
昇華城市裏的恩恩怨怨
不知道是哪來的勁兒
將軍不再離開
將身軀沒入笋田當中

一隻紙鳶猛地拉動線轆
越過山坳上的隧道
越過港口 找尋大摩背後的山脊線
牠銳利的目光只瞄準
地鐵站台上眾多鮒魚中的一條
牠旋即縱身下凡
翅膀先是摺疊好,緊緊束起來
然後突然開張
最後需要大力拍動,支援爪子的負重
準備扶搖直上的時候
牠才發現
爪子扎進的是瀕死的鮒魚的咽喉
是鷹隼扎進魚腹
還是魚腹裹纏鳥爪

將軍割斷打仗用的紙鳶線
信步登上滿植翠林的山嶺
吊頸是他唯一的需要
還想着
小時候
在北國正陽門前
打風箏大戰
最後得勝的
便要割斷自己的風箏線

也沒甚麼
藏起線轆
不知道是哪來的決心
也沒甚麼



註︰北京交流團帶隊回來,旅遊巴穿過將軍澳隧道後,寶林地區景觀遼闊,有感。

深圳之水簾洞

星期五的傍晚
豪華大巴載滿了
一車車皇帝將軍大爺們
到山崗上 踟躕
踮一下落馬石
縱身飛進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全天候五層高一站式綜合吃喝俱全賓至忘返的
水簾洞
~~~~


I 刷背

一斛清水嘩啦把床沖乾淨
童心未泯
他最愛媽媽揩擦自己的身體
滿頭灌下一銻桶熱水
是最怕也是最快樂的瞬間
這是結束的儀式
噼噼啪啪
不知是重慶溫州還是哈爾濱的純熟手法
擦出從五歲積下來的老泥
師傅滿意地笑
揭開他唯一掛着的一絲
一瓢熱水沖進去
十歲以來
從未開啟的重門
大字形地感受37oC的暖和
儘管沒有塑料盆的摟抱
手還是不自覺地拍打周圍的水面
他把指尖賸餘的水滑進肚臍眼兒裏
這是一個尼斯湖
水怪來了!
是誰施展開一條大毛巾從後面把他裹起來
癢癢的
暖暖的

老四(闆)得喇!小費隨意,多謝老四!


II 足療

我無非想走一千里路
到深圳河的那頭兒
聞說彩虹的兩端可以掘到金子
爺們都奉妻孥的命
馱負着驢子
光赤着腳丫
讓足下的鮮血
點染焦燥的黃土地

來吧!我幫你按按腳
水簾洞
來的一個人說
傳你內功你好上路
你腸胃不好是吧?
噼噼啪啪
強精益髓、補腎壯陽、健筋壯骨、寧神安眠
湧泉穴上打進千斤樁柱
搭建出安樂窩的基礎

那個人用力加壓
迨我快昏厥的時候鬆開手
你看,鬆了吧?


III 全身推拿

這裏不見落英繽紛
北海道的熏衣草卻熏滿天地
紙方格門挪開
只見榻榻米上供奉着
一個醉酒的老四
兩小時後總有另一個兩小時
身上穿着不分國籍的運動服
穿州過省
濃重的東勝神州口音隨便吐出
SAWADIIKA陪襯莊重的合十禮
噼噼啪啪
潤膚油拒絕滲透全身每個旮旯

我們好像都成了嬪妃
137被寵幸得最多
28呆坐冷板凳
嗑饅頭時會嗅到老家的炊煙
噼噼啪啪
擀麪粉是娘的絕活兒
蒸出來的饅頭包子又香又軟
爺們哥們吃得夠香的

過春風十里
總要把我記住
我是來自西牛部州的358號
有空來我家作客
我刷亮門楣招呼你!
~~~~


到點了
再次穿上沙塵僕僕的鎧甲
那邊還有長衫、工衣、白袍、西裝、龍袍……
最後緊索領帶一個動作
齊整麻利

深圳橋低着頭默不作聲
男人都背着一個類似的背囊
卻各不相連
浮游於萍藻間尋找下一個落馬州

移動盒子694

被困在高速移動的盒子裏
是玻璃製的
從海港的南角移動到北端
只需要幾分鐘

曾經有人說要開個窗口
有人說不要
寧願在裏面吹冷氣
有人說要讓他自己選擇
吹風4塊錢
吹冷氣10塊錢

有一個阿叔 吹着冷氣
仍然覺得壓力很大
打電話給西陲的另一個阿叔說
我們到維園打傘去

被玻璃折射而散亂的視線
都希望能凝聚在一點上
經過一人一票的議決
盒子的前沿掛了一台電視機
後排的 覬覦着
這台千篇一律的
唯一的
發聲器
在盒子裏 忽地
又私自裝置了另一台

沉默者收買不到閑暇來觀看電視
讀書看報的也沒幾個
他們都忙着
在玻璃格上髹上一層厚厚的頭油漬
製作朦朧的油焦效果
別以為脖子都患了毛病
撞破車窗
是終極目標


到站了嗎

每一格玻璃都塗滿了
油脂
司機說
防UVA‧UVB盛惠12塊錢

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明星—寄恭麒雅

天上有許多美麗的明星
傳說都是人所幻化的
有一顆在萬尺低地蹓躂
被我看見了 我撿起來 看看 又放下
星星繼續不規則地滾動
折射無數人間異彩

天上從來都有無數美麗的明星
傳說都是人的守護者
在天山山簏舉頭
我被震動了 我擦擦眼睛 再看看 如啞弦沉默不語
星星依舊聚集起鬨
爭取呼吸一口人間空氣

天上的許多美麗的明星 從來不只呆在天上
有時愛下凡蹓躂
傳說人因此而夢圓
星星看見真誠的鑑賞者 會報以微笑 眨眨眼 又驟然消逝
我繼續在鵲橋以外 孜孜不息
找尋人間無數勝景

我總會再次遇見天上美麗的明星
傳說都是人千年煉就的寶石
不管浮游於何種高度
我定駐足鑑賞 以人的視點
景仰
然後揮手作別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天水圍的日與夜

 終於有人願意這樣拍香港。
 從小在筲箕灣東大街長大的我,看着這電影,心裏不停嘀咕︰這個(阿貴,鮑起靜飾)就是我阿媽,這個(張家安,梁進龍飾)就是我,這個就是筲箕灣的師奶,這個就是我返的團契,這些就是和我一起玩一起長大的朋友,我們就是做這些事情。
 平日我經常想一個問題,三十年過去了,為何我家裏的生活沒有半點改變。我一直點算着,就是十歲後多了一部冷氣機。小時候煩愁着,中學時埋怨着,大學時失望,初工作時期盼着由自己為家裏帶來改變,到今天,我卻安於或甚至為這種不羨改變的心而驕傲。
 望着頭髮已經花白的兩老,難道他們沒有為家庭努力工作,這只是價值觀的不同而已,甚或,他們把「改變」的可能性留給我們了。
 片名叫《天水圍的日與夜》,如果這就是天水圍的話,天水圍似乎就是三十年前的筲箕灣。三十年前的筲箕灣悲情嗎?的確經常聽到吵架聲,的確有很多街童,的確有人跳樓,我小學的同學,有不少連中學都未讀完。今天大家的光景不談,三十年前,那裏悲情嗎?
 張家安的每一動靜都令我激動,因為我想死這段童年時光了。閒着在家,無聊得很。現在很多家長老師社會人士唸唸有詞的「積極」「充實」「上進」「有益」的「活動」,一般都和錢掛勾的,沒有錢,就只有「無聊」。張家安說︰「聽日我去同學屋企」。這是最令人興奮的台詞。說之前躊躇了多久,說的時候又惶恐又期待,出門口的剎那,心情和門外的環境歷歷在目。到了同學家,或是到學校返團契,或是到工廠街球場打球、踩滑板、騎單車……都是十級喜悅的。到底做了甚麼事?卻通通忘掉,都不重要吧。
 或許是這種家境、這種童年、交到的這種朋友,令人長大之後,重視、珍惜在幻變以外不變的東西。

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李察三世

 為文學班介紹戲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終於遇上一齣較有劇力的歷史劇。
 李察三世為了權力,做盡壞事,做夢也想登上皇帝這張寶座。舞台右上方有張連燈熄換景也看得見的皇座,恰當地表現出,權力慾在主角李察三世,甚至每個觀眾的心目中都是持久覬覦着的。不論莎士比亞為了歌頌烈治蒙(後來的亨利七世)皇室,還是諷喻皇室成員,《李》劇都忠實地反映歷史一個側面,也反映人心的一個側面。人人都有夢想,在實踐這些夢想時,都做過幾千幾萬個決定,而在做這些決定時,往往都用一套道德標準去說服自己,再說服人。這些道理,較為牽強的,就被很多人視為不義,在對頭人心裏,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劇作者的角度也只是一個角度。李察三世被戲劇化地描畫成殘廢、難看、矮小、奸邪,大有貶抑之意;但細心想想,後來取而代之的烈治蒙,仍以上帝的旨意為名,發動戰爭,後來登上皇座,娶約克家族的伊利莎伯為妻,凡此種種,又何嘗不是以滿足自己的價值觀為最終目的呢。
 雖然史書沒有真正的客觀,文藝就更主觀了,但有些潛台詞,觀眾還是聽得很清楚的。或許莎翁也是這麼想。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憶鵲橋仙

 一年內總有很多時候,想起這首秦觀的絕妙好詞︰「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對愛情的憧憬或執迷,往往使人來來回回,兜兜轉轉。一顆愛心,你分一份,他分一份,分到最後,幸而遇到一個願與自己一起生活的人,深深感激,叫他一聲老公,而事實上在多少激動的背後,總有多少無奈。
 有時兩個人走了一段時間就走不下去,原因各異,總之就是走不下去。在回憶當中,這些人不斷出現,而且,他們總有他們的好。如果曾深切愛過這些個人,他們將成為永恆的仙子,留在腦中,以後來的,再不是水,再不是雲,充其量就是老公。
 這些仙子,這些雲,這些水,是夢想,是理想,往往不切實際;相比起能定期(多是每天)願與自己見面的老公,寧願要個老公。最起碼他也背負着許多仙子,放下許多雲水,踏實地和自己生活,足以值得感激他三輩子。
 那些仙子,曇花一現,閃耀一陣子,就令自己引頸一輩子,很是殘忍;有些雲水,雖然勉強聯繫住,但是發三個短信回一個,打三個電話有兩個被轉到留言,幾時能再見?敷衍一次,其餘的都支吾以對,含糊其辭,也是可恨。
 怪不得有多少人羨慕牛郎織女,儘管相隔遙遙,但每年必能相見。七夕與七夕中間,等待雖然難耐,但都如夢般美麗。每天的生活都有期盼,都有目標,三百六十五天,心靈都充實無間,還有兩個字奉送,就是安心。
 不過話分兩頭,結了婚,發現那個能與自己朝朝暮暮的老公,晚晚夜歸,吃飯不洗碗,對自己呼呼喝喝,常蓬頭垢面,三圍日益膨脹,打機賭波爛口摳鼻,腆個大肚腩滿身酒氣挨過來,不禁懷疑,這個難道就是自己要感激三輩子的老公。是的,這是你不想再走鵲橋歸路的代價。雖然安了家落了戶,那個可望(只可望)而(永遠再)不可即的仙子,仍然那麼吸引,仍然那麼傳奇,偶然思想開開小差,在夢中與他相會一陣子,便勝卻「人間」無數。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說醉

 很多人說「飲大咗」,這三字包含不小心喝醉的意思。不知情者一定認為這是酗酒者的藉口,不過曾醉酒的人都知道,有時空肚喝,或者喝得太急,都會不知不覺過了量。入口的時候還清醒得很,誰不知半小時候腦袋會告訴你,你「飲大咗」!
 醉酒是很辛苦的!我不相信有人會刻意醉酒。
 醉酒時眼前影像急速旋轉,頭既暈且疼,眼花撩亂,上吐下瀉,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力,安全回家絕對成為問題;說起嘔吐,更加不足為外人道,醉酒後的嘔吐,不像染病時辛苦,沒有大幅度的反胃,自自然然就湧出來,辛苦不在生理上,而在尊嚴上。當街當巷,或當着滿席尊貴的賓客,吐得一塌糊塗,成何體統?儘管明知將會失態,卻無力自救,身心都大受考驗。怪不得人說「酒入愁腸愁更愁」,如果碰巧有心事,可能隨時嚎啕大哭,因為一個多麼堅強的大男人,這時的無助感都極端強烈。
 酒醉三分醒,這是千真萬確的。出入廁所、嘔吐完擦乾淨嘴巴、取八達通咭出閘、叫友人不用親送回家等細緻想法,都一一設想周到,只是說話行動遲緩而已。不過,說醉酒後會「做錯事」我就甚為懷疑,因為在那個天旋地轉,頭重腳輕,上吐下瀉,連倒頭在枕上都暈眩得睡不着的時候,巴不得運用瞬間轉移回到家中,一秒內洗好澡,安睡在被窩裏。其他甚麼也不想做,也做不到,那些「做錯事」者,十有九是借醉行兇!
 解酒如果有良方妙藥,相信價值一定不低於解睡意藥,可惜這個世界上兩種東西都沒有。雖然藥到酒醒的藥還未面世,但總有較有效的方法︰記住!就是「三熱」。待醉酒者第二天醒來後,先奉一杯熱濃茶,再讓他洗一個熱水澡,最後別忘記熱心問候一句︰「好點了沒有?」。這樣,醉酒者會感激你一輩子。

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在生活裏露出詩來

 文學班作舊詩,都有血有肉,可讀可感。
 其實詩無處不在,豐富了我們的表達。剛在一邊看《小團圓》一邊聽電視,在幾分鐘內重溫了幾首詩。
 首先在無線八時那古裝劇(從來不會追看)裏面有個女角忽然忿然念道︰「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沒有念出來的是「替人垂淚到天明」。這是杜牧的贈別二首之二。
 看《小團圓》186頁,張愛玲寫「「『明明如月,何時可擷?』在這裏了!」他作勢一把捉住她,兩人都笑了。他忘了手指上夾著香烟,發現他燙了她的手臂一下,輕聲笑著叫了聲噯喲。」那是出自《詩經》的;後來曹操的《短歌行》裏面也有這麼一句「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在187頁︰他笑道︰「沒有人像這樣一天到晚在一起的。」又道︰「『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那是出自李太白的《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高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就是因為有詩,談情說愛都變得深刻雅致。

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悼開心樹


我喜歡這裏,因為有這開心樹!
穿紅衣的我第一次在這裏走過,本來自稱利瑪竇,終改稱紅魔鬼。
第二次深夜從這裏離開,開心樹享受着綠燈光的景仰。
第三次匆匆橫過這裏,找馮平山先生借書去。
第四次穿紫色衣服像個嬰兒般盤坐在木椅上,停一停,等候我至今的經典,枯葉喀嚓抗議,停半停也不可以。
第五次拿着黑皮燙金字封面的論文,準備交給馮平山先生,與肥老說再見。
開心樹!懂你的Cappucci, Tiffany, Oliver都陸逐離去,人會變,情會厭,從沒甚麼保險。
你不用訝異,既然被蟲蝕到這樣了,便當斂裳消逝。
~~~~~~~~~~~~~~~~~~~~~~~~~~~~~~
40歲大樹失救 港大「揮淚斬石栗」
(明報)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05:05
【明報專訊】
香港大學 中山廣場一棵逾40歲嘅石栗,有成4、5層樓高,都算港大地標之一。不過,樹木專家、港大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噚日同Emily講咗個壞消息,就係棵樹因為受真菌入侵,經過多月治療都搞唔掂,嚴重腐爛,噚日要忍痛斬咗佢。
詹教授話,3月時已發現棵石栗嘅腳有真菌入侵,出咗啲菇菇,多月來又探測又打針,日前終告「搶救無效」。佢話擔心颱風逼近,棵樹隨時會倒塌,為避免人命損失,只好「揮淚斬石栗」。詹教授好傷心,佢話棵石栗由佢讀書到家喺港大工作,已陪伴咗佢30年。
不過詹教授同時宣布一個喜訊,佢建議喺石栗附近、即中山廣場嘅中央位置種一棵全亞洲最靚、有粉紅色花嘅「節果決明」。佢話呢種樹可生長至15米高、樹冠15米闊,樹頂嘅花盛開時好似一把大嘅太陽傘。呢棵節果決明將成為港大嘅新地標。詹教授話,由於由樹苗開始種起,大家可能要畀少少耐性,等多十幾年先見到呢把「太陽傘」喇。
每日返工、放工都見到棵石栗嘅港大副校長徐碧美亦好唔捨得棵樹,話同佢「絕對有感情」。學生會內務副會長成曉宜亦話好可惜,「樹齡40年真係好難得,好多學生都喺樹蔭下活動過」。佢期望校方盡快種番另一棵樹。

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發乎情,止乎禮。

 「發乎情,止乎禮」這句話出自《詩大序》:「故變風發乎情 ,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是《國風》婚戀詩歌的美妙之處。後來具體指男女約會要規規矩矩。這種規矩,足見中國人類發展史中一種極複雜的經驗,既肯定兩情相悅是人之常情,為動物性;又同時明白完全縱慾會不利人類、社會發展,要克制之,為人文性。
 所謂禮,是約束義的條文;所謂義,是仁的理由;所謂仁,是人的自然善性。仁不彰顯,所以有人舉義;義不彰顯,所以有人制禮;到禮也不清不楚的時候,自然有人立法。如法失去理和情的支持,最終只會淪為惡法。
 今日的青年,只懂發乎情;而大人們,只懂「止(禁止)」乎禮(法),雙方矛盾激烈。大人和青年人不能溝通,是社會最危險的事,日本導演北野武早在借《大屠殺》摸索變態社會的成因時如是說。香港的家庭裏一般沒有祖沒有宗沒有師沒有道,家長孩子不明白道理尚可理解;倘若連社會上的知識分子都拿捏不準情和理的尺度,這是第二度禮崩樂壞,孔子在九泉下將二度吐血。下一代殁矣,哀哉!
 其實「止」的本義為「趾」,可引伸為履行。「發乎情,止乎禮」因此可訓為以人自然而然的善性,即良心,去對待人之常情。用心感受,常易地而處,簡言之,即尊重。青年人在學十多載,匆匆而逝,如為師者令學子知悉尊重之理,屬難能可貴! 反之,如視愛情為洪水猛獸,以不清不楚的理去「禁止」,那就真的是滅人慾了!白白浪費了一個導人向善的機會,也虐殺了一撮嫩綠而正在騷動的靈魂。
 人之所以為人,我們既要接受自己源自動物,明白發乎情的自然;也要為自己的文明而驕傲—人類已明顯有別於動物—因為我們懂得互相尊重。

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林夕演說

 林夕來我校演講,展現一個創作人的獨特形態。一個敏感而思維活躍的人,話剛開個頭,即被下一個意念打斷;或因顧慮到眾多聽眾的不同反應,而窒礙吐在脣邊的話語,或補充,或修飾,每句話都說不完整。這類人或許都見怪不怪了,金庸、張五常、倪匡、劉以達、林敏聰等天才皆如是。
 話說不完整並沒有削減林夕先生的個人魅力,他利用半小時將創作心得、人生體會和對待焦慮症的積極思想坦誠向同學交代。一個當代詞壇巨擘活生生的站在台前陳述心迹,勝過文學課上的千言萬語。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林夕先生解答問題的方式。問答時段開始,一個近乎瘋狂的女生向林夕提出握手的請求,並高呼︰「我一個月不洗手!」林夕當然高興,然後認真對女生說︰「你用不着不洗手,第一,現在豬流感流行,此舉並不衞生(觀眾哄笑);第二,你為着這種虛無的快感而令一雙手承受油膩的沉重感,實在不值得。如果你真的喜歡我寫的詞,就好像『情沒法擺放手裡/雙手可放心裡』一樣,那麼你不就可以洗手了!」說罷全場即報以熱烈掌聲。林夕在學生面前展現了幽默和機智,也同時暗藏禪意,不知學生能會意多少。
 舉手的人漸多。第二個學生問︰「我看過您的書,您是否覺得自己是個變態的人?」童言認真無忌!林夕不慌不忙認真回應︰「甚麼是常態呢?我們只做一些人們認為是常態的事情,每個人只有一種想法,這個世界是多麼的悶,也多麼的危險。事實上我寫『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時候有點言不由衷。如果你認為我是變態的,多謝你!我的確是變態的,患上焦慮症,常態應該是請假養病,但我選擇很辛苦地繼續上班作詞……」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看來都已被折服了。
 林夕先生一直注視台下的某一點呢喃着,雖然沒有光芒萬丈的演說風度,但是其人的內涵蓋過一切,能帶領着幾百個青年,向性靈和智慧求溯。我認為如果一個甚麼經濟學家的演講出場費值十多萬,那麼一個以文化工作為己任,不辭勞苦地打造靈魂的文人,出場費起碼值二十萬。

2009/5/16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百好百利

 搬來筲箕灣道已經有十九年了,一直都懷念着東大街的氣息,總覺得道始終比不上街,不過從這個月對兩家茶餐廳的重新認識後,我開始感應到西灣河的人味,畢竟這裏還屬於精緻的香港島。
 在我家樓下短短兩個街口內,有着起碼七家茶餐廳,各有特色;不過要數歷史悠久,一眼便知,非百好和百利莫屬。
 百利冰室,遠近馳名,已經多次從九龍人和新界人口中聽過百利這家四十多年的小店,他們起碼說得出這家冰室「門外很多人排隊」「廚窗裏擺放着卡通人物造形的曲奇餅」……。一次偶然涉足,便愛上了這裏的沙爹牛肉麪,油油的湯,很沙爹的沙爹,不懂形容,就是好吃。討厭自己這種無謂的專一,因為餐牌上盡是甚麼「懷舊蝦多士」「豬骨濃湯底加5元」「忌廉豬仔包/熱狗」之類的創新食品,不試試總有點枉了走這麼一趟。有時候上班前太匆忙,來不及吃麪條(百利並不講究時間,不論等候的人有多少,也很難看見他們為此而慌忙),便吃個菠蘿包,喝杯奶茶,才不過十三元正,是筲箕灣道裏最便宜的了,這足以擄獲一幫老顧客的心,每天準時你會看到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光臨捧場。
 百利裏有四姊妹(總數應該有五六個樓面,不過同一時間只有四個,而且想起《非誠勿擾》裏的情節,心裏總覺得她們就是四姊妹),心想她們年輕的時候準是大美人,加上一個阿叔,撐起了一家店鋪幾十年,吸引街坊願意在假日閒適的早上,舉家來這擠迫的環境歎一個早餐,看來我還未摸透這裏的成功之道。
 距離百利一百米有另一家老店叫百好,名字雖然相似,但際遇卻不同。雖然百利贏得有道理,但百好仍然有她的好處,仍然有她的捧場客,況且看起來百好的員工很安於這種狀況。
 百好咖啡茶餐廳是西餐廳格局,深褐色木板牆壁襯上古典色彩濃厚的壁燈,桌椅餐具掛鐘告示牌都力證這裏五十年以上的興衰史,暗示英國文化登陸香港初期的那種忸怩感。每當下班回家,而距離晚飯還有段時間,我必然去百好喝杯奶茶,吃個蛋撻,看幾頁小說。這裏被街坊冷落有被冷落的好,清靜閒適,毫無顧客在門外等位的壓力。
 百利有四姊妹,百好也有兩叔侄(其實也不只二人,不過每次下午茶時段只需一個樓面一個水吧足以應付)。這兩叔侄是我所見最優秀的侍應。他們毫不熱情,但絕對不是照顧不周︰顧客點菜,他們並不多言,盡數聽完便一項不漏向水吧覆述。除了手腳勤快外,最驚人的是樓面大叔的記憶力(有時大叔之外是個大嬸,同樣有這種能耐),他從不寫單,也不見他在櫃台裏做過甚麼手腳,但當吃完到櫃台埋單,他能清楚記得每一桌的數額。最初還為他擔心而告訴他我吃了蛋撻奶茶,後來肯定自己此舉是多事。平時有客人進來,他能唱出客人吃甚麼,奶茶要用玻璃杯裝這類特別要求已不在話下,有一次目睹了大叔的神技︰明明樓面並沒有剛來的客人,也沒有顧客舉手點吃,正在抹桌子的大叔忽然高唱︰奶茶行街!當時我背着櫃台,只道是有人點吃,誰知十秒過後一個老者推門進來,客客氣氣說︰熱奶茶拎走,唔該。我回頭一望,冒了一額冷汗,此刻奶茶已經打包送到老者手上,心想果然是行行出狀元。
 和百好百利相識尚淺,相信他們必然有其更多的成功之道,日後定能數落更多,今天能從大道上拾得這些小街的感覺,已經是放假的最大收穫了。

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讀《小團圓》筆記(二)

 陪玲玲穿插於忙亂的家屬關係,並不是期待甚麼迭起的情節,因為我知道玲玲並不為情節而敘事,有時可以為感覺而敘事。等待已久的胡蘭成(邵之雍)終於出場(162頁),也隨着「是個汪政府的官」獲得肯定。腦裏湧出大量梁朝偉的樣子,也拼命回想《色戒》那沒有梁朝偉那麼帥的形容。九莉想道︰「這個人是真愛我的」也就是王佳芝放走他之前的強烈激動。
 這次筆記,只是想記下一段極浪漫的情話︰

 「我們永遠在一起好嗎?」
 「你太太呢?」
 他有沒有略頓一頓?「我可以離婚。」
 那該要多少錢?
 「我現在不想結婚。過幾年我會去找你。」她不便說等戰後,他逃亡到邊遠的小城的時候,她會千山萬水的走了去,在昏黃的油燈影裏重逢。
 他微笑着沒有出聲。


 值得留意的是敘事者與九莉的關係。引號裏的是九莉說的話,沒有引號的是敘事者的話;讀者可以琢磨的還有玲玲(不是敘事者)自己的想法和玲玲在分割(或融合)九莉和敘事者時的創作心態幾層。從這種耐讀性似乎可以窺見這段浪漫史在玲玲心裏的地位。
 當然,還有「那該要多少錢?」和「他逃亡到邊遠的小城的時候,她會千山萬水的走了去,在昏黃的油燈影裏重逢。」這極現實和極浪漫的考慮的糅合;詩化語言在玲玲敘事語言中少有地出現,都在讀者心裏形成強大的「張力」。(待續)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終於

禮儀師︰
 當您為我蓋上棺蓋的一刻,漆黑一片。我感到很安寧,很舒服,這真切的讓我可以放下所有不能放心的事。一切都很輕鬆。
2009/4/6

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

《讀愛》

 與其說漢娜是米高的初戀情人,倒不如說她是米高的性啟蒙導師。漢娜的文盲使她無知,米高的年少令他天真。他們彼此以一顆真心相交、相愛、溝通;倘若摻入多半點「文明」(即家裏那些解嚴似的氣氛)和智慧,二人還是否可以建立起深厚的關係?
 隨着米高在語言文學上不斷修養,到後來在法學院肄業,道德感越來越強。雖然他知道當時刻的法律未必能裁決當時刻的道德,但眼前的漢娜,曾經參與納粹黨屠殺猶太人的工作,的確衝擊着今天作為新德國律政新人類的意志。
 電影同情漢娜的無知行為,也同時指出︰雖然這種罪犯罪大惡極,協助種族清洗的暴行,但處於當時的意識形態下,許多人民只不過認為,甚或只是意識到這是絕對正確的舉措(不論身為守衞還是公民),即在某個文化圈裏被認為是高尚的行為,誰知幾十年後會被另一個完全顛覆(忽然想起文革)。總的來說,電影在推崇毫無偏見的溝通,可是這是多麼的不可能,甚至近乎反智,追求近於動物的天真。
 大家都明白,屠殺行為不能詬病於一人一時一事,當時全國都瘋了;後來輿論詬病於甚麼甚麼主義,實在是一種令自己遠離罪名的做法,說穿了不如說當時的人類還未啟蒙。戰後人們認為當權的屠殺者錯誤怪責猶太人,而到今天仍然忿忿不平的猶太人何嘗不是苛斥古人。
 這樣想實在危險,因為隨時引起大量不自覺者的噓聲。不過稍為一想,如果此論成立,今天之所謂後知後覺,又是否一種真知?這種真知又將在多少年後再被解構?漢娜就是這樣被文明坑殺了。感謝《讀愛》對人性、價值、溝通、信念來一次全盤反思,帶領我們尋找邁向和諧的新方向。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不要愚人節

 電車大概還可以通過吧,小巴就肯定不可以了,都繞出雙白線。穿着反光衣的交通警都通融,他們比較鍾情指手畫腳。恆生銀行和翠湖海鮮酒家中間的電車路上,出現警察和警車都不稀奇,毗連消防署就是報案中心和交警部;可是越接近,越能感覺到異常︰銀行門口、髮型屋門口、料理店門口,三三兩兩的,總是站着幾個人,朝同一個方向引頸。一輛衝鋒車30度斜着擺放在路中心,在這裏架設路障是很不尋常的。有幾個賓妹在行人道上齟齬,那麼主人呢?我怎麼會因賓妹而尋找主人呢?好奇心太重了吧。此時才發現路邊還擺着另一輛衝鋒車,車裏面總共有六個人,四個穿制服,兩個穿便服,穿便服這二人各腆着個大肚子;坐後排的一個夾在警員的中間,頭失常地向後仰,仰到盾牌那裏,嘴巴發出怪異的號喊聲。這邊醉酒鬧事的失業漢或路宿者特別多,不過路宿者自然是失業漢,失業漢也行將淪為路宿者,也分不了那麼多。我的身子向前走,眼睛卻還是留給那個忸怩的身軀,最終從她的聲帶深處辨認出,她是個女的。
 兩架衝鋒車交夾一個角度,括着一個黃金甲交警,交警腳下……怎麼了!天哪!
 是那傻妹嗎?受不住香港人的欺侮,想躍進絕對自由的境界?不對!我家不在恆生上面。
 是那報紙佬嗎?老早在心裏警告過你十萬次了,以為自行車技術很好嗎?單手扶着身後一米高的報紙,另一隻手控制座駕。平時那招滑翔中翻身下車最吸引我的注意,完全不理會大巴的威嚇,也不理會匆忙的行人,總之分發點算報紙才是己任。老貓始終燒鬚……嗯也不對,晚上不工作嘛。
 那麥綠色的小帳蓬總是那樣的詭秘,不知是不是從張國榮跳下來那天開始,這種綠色小屋總吸引眾人的目光。眾人都關顧,眾人都懼怕,眾人都想用拇指和食指捏着帳篷的頂端,把它提起來,就只看一眼。
 每天吃過早餐,我就橫過這裏,到對面馬路登上回校的694路巴士。我是很小心的,望左望右後還總會再望左的。至少我認為我是很小心的。

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大小

砰!
這間有
砰!!
這間有
砰!!!
這間有
通通都有
啦啦啦……啦啦

敲敲
敲敲敲
通通都有人

咦……這個可以用
爸爸!這個可以用

你等一會兒

爸爸!這個可以用

嗯……馬上就行了

爸爸,我可以開始沒有

來來來!

我開始喇?

好開始吧

殊—殊—殊—

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

馬場3‧28

駿駒馳騁圐圙(註)
竹子般的馬腳
被其他馬腳絆住
上面幾百磅的贅肉
加上贅肉上面的百幾磅
通通撂了下來
翻了幾翻
馬票漫天飛揚
馬匹覺得滾地難看
極了,像珍寶腸
在平底鑊裏忸怩
回憶起呱呱墜地
第一件事要站起來
學懂逃命是維生本領
馬背輾過草地
輾過其他馬匹
也輾過那位
觸目的
騎師
騎師
吻別土地
逆馬群方向快速遠去
偶爾回顧
凝望那隻
只會跑的東西!
~~~~~

註︰讀若ku1lue4 蒙語指圍起來的草場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痛定

 無論修煉多少年,對於這種事還是久久不能平伏。可能因為這是我教學的核心思想,顛覆它,等於顛覆一切;也力證了我的系統是一無是處。我不願放棄,希望真的有理想的社會。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主角小傳(第一稿)

 我從來不喜歡接觸人,最好可以躲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這是我的理想,每天辛勤工作就是為了這個目標。從小到大,受到不知誰想出來的「群育」標準影響,常常都要和一大班人相處。合群變成高道德的重要因素。拍集體照的時候,我總愛站在角落,當前邊的人擋住了我的臉,我便順理成章沉下去,忍耐幾個「1,2,3」的叫喊後便可以散去,那一刻解放是特別舒暢的,我明白了甚麼叫先抑後揚了!不過……揚過後未必不需再抑,當集體照洗出來後,總是聽到他們交頭接耳,說甚麼不合群,害他們拍不到一張完美的「全家幅」。真是搞笑!我的出生難道就是為了裝飾別人的的「全家幅」?他們還為我安了一個不知是褒是貶的花名—「透明人」。倘若人真的可以透明,我願意以一輩子的薪水去換取。
 為了找一份不用接觸人的差事,我把我的CV刊登在各大求職網站,誰知今天的香港,竟然容不下一個不願說話的好人!為了生活,我勉強做過幾份工︰教書、酒店侍應、網絡公司文員、寵物店醫生助理等。在還未開始教書的暑假裏,學校要我參加迎新營,又是合群的玩意,要我從高台墮落人群裏,顯示我可以多麼信任他們;除此之外還要我高聲叫喊許多代表合群的口號,甚麼「紅魔鬼,好鬼曳!攞冠軍,無弊翳!贏第一,唔失威!講合群,唔會虧!講實力,very bright!」……結果我教了兩天就辭了職,實在忍受不了千多人在一個狹小的建築物裏走來走去,見一個要打一次招呼,既多餘亦虛情假意,這是甚麼先進的文明?後來去酒店當侍應,雖然薪水少了一半,但由於我是大學生,人事部說很快會升職薪。這是後來才知道的,原來他們看中的英語說得好,可以和人客打好關係。部長說︰這是美式西餐廳,服務的方法就是溝通communication,最尾那個-tion「-唇」音還拖得特別長特別高。介紹今日特餐、問人客食物質素好不好、人家吃得最香的時候最好到每一桌聊上兩句,股票、托兒、特首、模特……甚麼都要聊得起來。對不起,美式餐廳,我受不了;有沒有日式?中式……是可以內歛一點?甚至禪式。文員,是我下一個目標,我總不信打打字的小文員也要向人交代和接觸人群。(時間到,待續)

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削髮

 一班青年人在訓練營裏「剷青」,除了是為了像軍人般講求畫一和紀律,也為了顯示其痛改前非的決心;更有意義的,是對以前的自我進行顛覆和挑釁,對生活形態和美的認知作一次重新思索。不管未來花多少錢到髮型屋,僱一個如何著名的髮型師,理一個多麼「潮」的髮型也好,起碼,這些青年曾經原始,回歸天真。
 這個城巿裏的衣著潮流一向極之單調。幾年前在台北發現,怎麼所有女生都是白色貼身T恤衫配超短褲,船襪搭Converse帆布鞋?這種枯燥侷促感到底反映了大眾創藝修養的貧乏,還是呈現了他們心靈空虛,自我形像低下,而主動向主流大群靠攏的需要?時裝、髮型設計師就是神,只有他們才有主觀意志,將心中所感所想付諸實際行動,勇敢地逆陳俗的洪流而上,為美打造新的詮釋角度。及後呢?工業將此等意念以廉價的材料,大量複製,並向「沒有所謂」的庶民悉力傾銷。雜嘜成衣商抄抄抄,旺角深水步買買買。窄身、短褲、布鞋之風吹來香港,另一個台灣旋即倒模落成。不知何時時裝界開始打造「靚模(少年模特)」,更湧現男性修身美容中心,(司馬昭之心),令少男少女在尋找自己的過程中,率先尋找到化妝品。十一、二歲修眉豐胸並不誇張,上街化妝、穿高跟鞋、挽Gucci、LV已成指定動作。真恐怕未到老年,她們已如夏蕙姨般,只敢承認自己上了妝的樣子,卻忘記本來的一「面」。
 今天在試場監考,一百多個考生中有四十來個男生,竟然「頭頭是道」,每個髮型都一模一樣︰長、亂,前面有一大幅(用綹這量詞還嫌不貼切)劉海兒,偶爾為了展現自我可選擇由右往左梳,或從左往右撥,反正效果是一樣的「美」;相信不管人數多至一千一萬人,情況無異。
 有幾個學生在營後後悔︰為何連自己的頭髮也保不住?責怪自己背叛了個人意志。不過要問的是,本來那個意志到底是不是自己因應個人修養、性向、興趣、創念而生出的意志?
 儘管真的後悔,但肯定「剷青」時是因應某種理性的原因和決心的;和從前的隨波逐流相比,已值得(為此勇氣和爽快)(借凱儀語)拍爛手掌!雖然在回歸校園這個俗世時,因顯得格格不入而不爽,何不正面面對,藉頭髮未回復「原貌」前,認真思索美的真義?
P.S. 壯士們真的很帥很有氣概,有機會再一起爽一次!

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

讀《小團圓》筆記(一)

《小團圓》張愛玲著 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我不是張學學者,不了解張愛玲的家庭成員,讀小團圓特別吃力。張愛玲喜歡「打花章」,句與句之間沒有邏輯關係,但當讀了幾章後,拼貼起來,自然恍然大悟。
 太可惡了,就因為這樣,我已經第三次閱讀第一章了,終於有了比較清晰的眉目,中了玲玲的詭計。
 如果有讀者像我對張氏的了解一樣的淺,而又準備讀小團圓的話,必須先了解蕊秋即二嬸,即九莉的媽媽,由於過繼給大房,所以九莉和她弟弟自小叫二嬸而不叫媽媽。九莉父母離婚,父家姓盛,母家姓卞。蕊秋和三姑(即楚娣),在九莉眼中有種曖曖昧昧的關係。(待續)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母校

 「我為母校感到光榮,也希望母校同樣為我感到光榮」學生在訓練營中如是說,這同是我的想法。我的一切,除了來自父母親外,就是來自母校。「一切」一點也不誇張,現在執起教鞭,才意識到,自己的許多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都是母校的老師們有心地賜送給我的,沒有這些種子,我甚麼也沒有。
 如果只容許我用一句話去概括,崇真小學給予我基督教的人道主義精神、筲官給予我「真理至上」的接受態度、兩大給予我立於社會的智慧和勇氣,感謝母校!

 今天有筲官有心人組織校友回校足球友誼賽,校友們盡興而歸。
 由於天雨關係,今天穿上白飯魚,這確實是硬地足球的最佳拍檔。(街頭文化結晶,哈!)
 左邊是通往足球場的樓梯,右邊是電梯,二者皆是新建的,異常陌生。
 花園中的水池,安裝上換水器,以前水是髒的,但養了金魚。那幅壁畫和水池搭配起來有點歐陸感。
 學生會終於有個家了。還記得以前建立「真黨」,撈了個副會長來當當。

 以前是體育聯會的主席,籃球隊的負責人,這些角落,面目全非,但回憶處處。
 更衣室可以洗澡了;長櫈改成木的;尿兜變尿槽(很多女性朋友看不出這是甚麼東西)。

 希望他日在母校和更多的校友重敘。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為父

 很小的時候,爸爸便教我「一日為師,一生為父」的道理,那時是以學生的身份聽教的;但更有意義的,是當上教師後,一直把這句話奉為行事準則。

 社會今時不同往日,真正珍惜師生關係的人可以說不少,但是因為種種芥蒂,種種無謂的隔膜,師是師,生是生,課室漸漸成為畀面派對場所。遲到缺席,睡覺吃零食都自由自在,打鈴過後,觀眾紛紛離場,下面的感謝您為我用力演講,上面的感謝你沒有當面睡着,專心聽講了一段時間,阿彌陀佛。
 這種不滿意不知積壓了多久,由忍受轉化為接受︰是這樣的了,世界是這樣的了,以前的情況是階級,是陳舊,是封建,無用,無效,無謂的了。曾有人教導我︰「你要永遠記住,亦師亦友,永遠是師先於友」我記住了,不過我更多是考慮「為父」的誡條,因為為父本身就要時而為師時而為友。為師為友為父為師為友為父……想來想去,做來做去,越來越不切實際,看來很快要重新入讀教育學院,學習穿西裝、翹着手、造型時髦,起個K. Wan的名字,把照片鑲在各大巴士背後更見實際。
 初出道時,還有種班主任的感覺。那時一班一個班主任,和帶的班榮辱與共,閉門一家親。後來越來越變態︰甚麼雙班主任制(互相補足?)、甚麼小班教學(竟有學生是自己沒有教的,卻被稱為他們的班主任),總之為了某某原因、某某制度、某某目的,竟逐漸忽略以身為範的道理。學生要成長為人,卻欠缺身教,欠缺大量人生經驗的分享,欠缺舉手投足待人接物的示範,無論灌輸多少知識,都難以融會貫通,通情達理。


 當我逐漸忘記何謂班主任時,今天,居然意外地重拾這份感覺。

 擁抱一班仔仔女女,重新實現人與人的真實相處方式,滿足情感需要,拉近師生關係。

 倘若這份信任和愛護永遠存在,課室就成真正的桃花源了。

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原來是個愛情故事?

 英國導演丹尼保爾執導的印度片《一百萬零一夜》,令印度人民瘋狂了許多個夜晚。
 眾多主題堆在一起,以富強者的目光垂憐貧弱者,種種黑暗被揭出來,刺激觀眾的官能和同情心,最終戰戰兢兢,以小本橫掃美國奧斯卡8項大獎。孟買人在電視機面前歡喜若狂,一個文明古國,得到現代文明的嘉許,笑中有淚。
 小演員為簽名跳屎坑傻得可愛、印度民族以真誠為立國的核心價值、兄長犧牲自己以成全弟弟、澤牟對情人忠實不二……都被電影濃墨褒揚。回頭一想,哪個文明不以真誠堅貞作為最高價值呢?簡言之,電影留意這個今天世界的源動中心—印度,以愛情包裝,正面讚揚印度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純樸人性,而側面揭露這群無力自救的人們的悲劇命運。當主持人問出一千萬盧比題目,而竟然竟然竟然也和主角澤牟的經歷有關時,誰都會為這種巧合失笑,加上電影完結後的一場畫外形式的載歌載舞,更顯示出「這只是電影」的強烈反諷,對不起,印度,我愛你,但我幫不了你,「這就是命運」!

 美國瘋狂、英國瘋狂、印度瘋狂、觀眾也瘋狂。

2009年2月21日 星期六

人言

 人的關係到底建立在甚麼之上?我不懂。
 記得十年前,我們談過許多個夜晚,加上一年多的冷靜,最後在極度純粹的深黑色裏,放置一塊80年代的方糖。你用止不住的眼淚和拌送服。我當然知道那天你只是用舌頭底下的小旮旯緊緊地抵住,因為這是我們早已約定的方法。04年之後,每逢碰到這樣純粹的黑色,我都忍不住捏碎一塊方糖,模仿你,向天畫一條絕美的弧線,在離心力最猛的一剎那,鬆開指頭,讓它浮游一陣子,然後散落。
 沉淪、瘋狂、荒誕過好一段時間,尋找到許多個真實的自己,可是卻越來越認不清眼前的每一個。
 三年前,我被幾百個密密麻麻的全形符號擊潰了。世界越來越難理解。我一直以為,真,雖然很醜,但總是人最樂於親近的,就算一般人不喜歡,你也當明白它的價值。不過回想起來,那時雖然設法求真,想不到還要顧及傳真的難度。慢慢地,你失去存在的證據。原來你每天期盼的,只是我用心畫一小筆,你相信我終會書寫出你的身分。
 這種信念,在多個難耐的夜晚得不到照顧。你寧願躲在遊樂園的小屋子裏,關上燈,凝望貼在天花板上的螢光宇宙。我有時也夢見這樣的一個太虛幻境,我直覺這就是你內心的艾斯賓奴。我撕破喉嚨疾呼,呆等了三數個五秒,回音始終沒來。
 呼嘯出一口塵垢,任意踏芒上路,尋找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地域,我知道這該是最終的站台,遍體鱗傷,仍甘心回到2046。
 今天偶遇鴻鴻的《書籤》後,從那個被稱為地勢最高的站台一躍而下。「暫停」鍵果然沒有再彈起來。

2009年2月18日 星期三

時間運用

 很喜歡上來這個圈,因為我相信文化交流沒有分高低深淺,聽到未聽到過的說法或觀點,總覺喜悅無比。
 讓我也來檢討檢討自己的時間運用。
 6:20起床,12:20睡覺,睡6小時。
 工作由7:45開始,到7時暫停;
 7時後晚飯,晚飯後是私人活動時間︰固定的活動有週三羽毛球、週六籃球、週四結他、其他包括與朋友敘舊和看電影看話劇,當然回家吃飯也是不錯的活動。
 活動回家一般還用上兩小時上網及工作,工作總時數超過13小時。不過已經很好,最初工作時一般是16,7小時,經過多年努力經營(真的要很努力經營啊),才可以逐步減到現在的13小時。很多人說我是工作狂,但只有自己知道,我一直的目標就是要駕馭工作,不做工作狂。
 對我來說,時間仍然不夠用。不過我同意雅同學的說法,珍惜時間,集中精神做事,旁騖別太多,那麼事情就做得又快又好。最重要是確保休息和運動,也是提高效率的方法。
 檢討的總結︰
 為休息多爭取1小時,從13小時的工作中縮回來。再騰1小時到空閒時間。

 即工作11小時,4.5小時空閒,休息7小時,1.5小時交通。半年內實踐。

 

2009年2月15日 星期日

灣仔書展


 在灣仔碰見凱儀和熊媽媽,得到她們指路,去修頓書展逛一圈。

 想不到我們學生們也有這種自發性,相約或各自去泡書展,對知識和文化有如此渴求,未來的路就好走一點了。
 雖然投資對了地方,但錢還是要付出的。唉,當場我又被宰了百多元。幸好有八折和5元優惠券。買了兩本書︰《圖解紅樓夢》和《禪宗智慧書》。
 其實書展就是這樣簡簡單單就好了,不需要甚麼一年一度,不需要入場費,不需要包裝,不需要會展;有空就搞一個,市民有空就逛逛。

2009年2月8日 星期日

先苦後樂


 要尋找快樂,惟有先吃苦。
 很久以前有人說過,放鬆與緊張,無非為一組相對的關係。一根橡皮筋,怎麼是鬆呢?方法很簡單,先拉得大大的,是為張;一放手,是為弛。那麼拉大之前不就是這個所謂弛的狀態嗎?是,不過無人察覺。打球前做些伸展活動,把肌肉拉得痛痛的,到鬆下來以後,肌肉所能延展的幅度就更大。辛勞地工作了一天,吃那口飯是特別甘香的,這是那些提倡少吃多餐、吃下午茶、常常coffee break者所不能體會的。
 跑馬拉松的人大抵也抱持這種心態。
 長跑承受的苦是很大的,這當然不包括那種跑跑停停拍拍照然後慢步的志在參與者。特別跑了超過一兩小時後,不適應的人會忽然失溫、抽筋、暈眩、胸痛等,沒有及時察覺和緩和的話,後果可大可小。堅持去堅持的人,怕被嘲笑的人,受人唆使指甚麼一生人必須跑過一次全馬的人就此捐出他們神聖的身軀,換來「不朽」的精神。
 不走極端,一般而言,要受那麼大的苦,那些人是用甚麼來思考的呢?原來,辛苦過後,那種「鬆」是前所未有的,那天晚上,無論是失眠了多久的人,總會體會到周公的溫存(男讀者即時打一個寒顫!那就改為林志玲的溫存吧)。還未計算完成後的滿足感和身體變得健康等正面因素。

 鬆,就是這麼一回事。不先再拉緊些,你總不真正認同,當下的鬆。所以,起床喝杯苦苦的expresso,投入生活,樂時大笑,悲時大哭,這就是最好的生活。

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

TOYOTA(下)

(0537)
去哪裏呢?
聯合醫院唔該
觀塘個間?

開工嗎?
不,個朋友入咗急症室





($58)
幾錢呀?
一百零三,唔該
嗯,要麻煩你過返海喇
係呀,好掰掰


(老婦+受傷婦)
呀,請你坐後面那架

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

TOYOTA(上)

告別一茶餐廳的男人
躲回自己最舒適的工作間
看萬變的風景寧願
不肯參與罷工的意見交流大會 也
不明白打呵欠的意義
還有打嗝打噫打呼嚕打情罵俏
反正走在一起就是緣份
同在天涯
看你淪落如此
我的女兒也和你這麼大
她也有你那紫色的短裙子
眼圈和指甲也是這樣黑黑的
就是沒有把大腿架在那人的大腿上 或許
我真的
甚麼都不懂就不要管
儘管班主任不同意
我也要讓她健康快樂
看你快樂如此
將無數活着的苦悶
在充滿酒氣的波波裏吐納

2009年1月30日 星期五

《遊龍戲鳳》更勝《非誠勿擾》




 沒有抱甚麼期望去看劉偉強的《遊龍戲鳳》,卻赫然發現這是一齣愛情精品。


 這片無論結構、對白、畫面、演員都是一絕的。「商業賀歲片」這包裝雖然掩蓋了這精品的亮度,令人以為這是如《韓城攻略》般的爛戲,但是可以讓普羅戲迷欣賞到,卻又無可厚非;況且愛情原來就是庸俗的,壓根兒沒有必要用甚麼角度,甚麼理論來評論。


 一連兩部大賣的愛情作品,都以誠信為題材,說明這雖然是愛情的必然要素,卻可望而不可即。這是既諷刺亦悲哀的事情。林嘉華的一句「這就是世俗了」難道就可以將愛情裏「真」的地位降到其次,甚至其三其四?


 這部片的原名為《星夢奇緣》,在香港改稱《遊龍戲鳳》。不論是《星夢奇緣》抑或是《遊龍戲鳳》,都難掩這只是童話、只是夢想、只是做戲這現實;而觀眾也因此而特別受感動,特別嚮往。粵劇裏的《遊龍戲鳳》是說一個皇帝微服到一酒家,認識並戀上一個鳳姐,互相推讓的故事,代入鳳姐角色的觀眾也是做着一個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夢,而代入皇帝角色的觀眾也是做着得到賢淑女子的夢。今天所不同的,是這些已不再是夢︰許多人(可以以電影消閒的人)已達小康,甚麼龍甚麼鳳,他們都不相信,不恨,甚至不屑;美麗賢淑,在化妝、裝假大行其道的社會,定義要重新改寫。再者,從一而終,在自由戀愛的世代已不復見,伴侶如衣服、如風車,要嘗的都嘗過了,到頭來,很多人最渴望的,只是一個「真」字。
 真者,誠也;誠者,信也;信者,實也。


 最原始的東西,反而是最寶貴的。

~~~~~~~~~~~~~~~~~~
參考︰《遊龍戲鳳》粵劇

心事

 年輕人最多心事,所以們們最愛圍在一起「傾心事」。
 女孩子十二、三歲就發現傾心事的樂趣,開始相約知己(被認為是忠心不二、會誠實聆聽,守口如防火牆的人)通宵傾訴。儘管第二天眼袋暗瘡來襲,睡醒後總覺心靈無比滿足。於是繼續為自己泡製大量心事,等同自己的個人形象;沒有心事,就好像不夠「型」、就沒有自己、就在社群裏佔不到位置了。所以少女的心事諸如要買到一卡通人物的新產品、赴派對該如何打扮、男朋友不愛自己(或沒有男朋友,或強行找幾個男性朋友在思想上妄想成為男朋友……)、同性異己如何不是、父母親戚如何專制、上課很悶、星期天在家很悶等等,都可以和「知己」大侃特侃。
 少男也不是沒有心事,不過他們有其他確立形象的途徑,例如當球場上的米高佐敦、機鋪中的爆機聖手,所有諸如飊車、打架、串嘴、爆粗都有助確立自己的形象。他們要傾訴還是可以傾訴的,只是那個年紀語言表達沒有女生好,傾心事的樂趣也沒有女生那麼多。
 總言之,這種傾心事的活動十分流行,俗稱「吹水」。
 林夕說︰「所謂心事,不過是不如己意,那就是我執,執着於自己描畫的理想,一有落差,即生煩惱」。(《原來你非不快樂》)這句話在我心裏的回響很大。理想越多,有落差的機會即越大,煩惱即越多。如果每個人都如少女般,隨時身旁有一大群同樣要傾訴的知己,可成為「傾心事」的對象,這倒沒有甚麼問題,因為煩惱可某個程度地轉化成樂趣。可是有很多理想的人,一般也不愛閒着沒事,哪會喜歡閒來吹水,言不及義?
 無欲無求,是否就沒有煩惱?也不見得。除非真可以到寺廟修煉,否則在塵世裏,要行屍走肉般生活,也是空虛苦悶的。
 折衷的方法,或許就要討教於為韓愈取名字的高人。韓愈的名意思是向前進,字是退之,即適當時候要知所後退。我認為這還是大辛苦,煩惱依然多。大抵要到大量煩惱積聚,自己承受不了,才想到要退一步。怎知那時候已經身不由己,於是又生出許多宿命論的無奈看法。
 愚以為理想要少,最好是一個。到完成了七、八成,可以由這個理想的基礎上建立另一個新理想,保持小的落差,煩惱自然在自己的掌握之內。偶然出現不到自己控制的「心事」,與人稍為傾訴一下,獲得一些安慰,又可以繼續上路。一天完成一個任務,一輩子也只是做一件事,乾乾脆脆,清清爽爽,簡簡單單。
 要完全自由自在,可以想想,卻永遠不能成真,放自己一條生路吧,接受這是不切實際的吧。還是引用林夕的想法︰「在生活逼人及時行樂的大勢中,很容易令人忽略了快樂的母親,安樂。心境不能安樂,如何可保飄忽無常的快樂?」
 能安,即能樂。

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奇幻逆緣


 人生其實就是一次由幼稚無知,到啟蒙懂性,最後還是回歸懵懂混沌的過程。 這段過程每人都要經歷一次,無一例外。只要明白這個道理,便不會老是為老邁而煩愁;同樣地,也不會為年輕而感到沾沾自喜。電影《奇幻逆緣》帶領我們重新認識生命的真相。 反正生命的兩頭都是渾渾噩噩,最重要的是活好有意識的一段。而當每個人驕傲地、快活地、自在地譜寫自己生命的樂章的同時,也正在美化着身邊的每一段人生,自身生命之美即在於此,偉大也在於此。反之,當我們每天為時間的流逝而抓狂,拼命在容顏上堆上厚厚的脂粉,並且不停埋怨、責備別人為自己的生活添上煩亂時,青春並不因此而停止褪色,有限的生命也不會因此而變得豐盛。 倒不如大家共同為自己的興趣努力︰跳舞、彈琴、畫畫、工作……,甚麼也好;而且用心愛身邊每一個人,當自己的意識自然地退卻時,我們就獲得了最多,此生不枉了。

風之始也

 文學班的同學,寫blog已成大勢所趨,爬格字已經落伍了,我也來響應一下,不爬原稿紙格子,來爬一爬部落格。
 前天和陳氏姊妹、斤斤、煥傑、泳甄、其筠和張老師去看團劇團的《blogway show》,事前大伙兒去茶餐廳「食tea」「吹水」,發現大家都有寫blog的習慣,更有些是不公開的。於是我就想,咱們文學同道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為何不互相交流一下。我寫的,你來看看,你寫的,他來流一下言,豈不快哉!
 好吧!就由我開始。為了隆重其事,我專門開了一個新的部落格—聽煥傑說google的blogspot很受歡迎,來一看,果然美觀易用—希望大家也一起在這裏開個戶,互相可以登入對方的網誌,了解同學生活之餘,也增加自己練筆的機會。

網圈讀者